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

海角向外擴散的世界


相信多數看過《海角七號》的人



記憶...



通常都會遺留在夕陽下阿嘉與友子相擁的那一刻



當然也鮮少部分觀眾會去注意到



當老婆婆放下手上的針黹



她先是看了一下照片,然後再緩緩的打開信件



顯然這件秘密在她心中已經深藏很久了



於是記億就被拉到60幾年前



那一艘將載回歸戰敗國土的窮教師渡輪的眼線



為什麼畫面是那樣的模糊不清



那是模糊記憶與含著淚光不敢直視所造成的吧!



為什麼壓低身子,不敢靠著欄杆



為什麼躲在人群之中偷偷的看著友子(老婆婆)



不敢與友子眼光有所交會



與友子戴著白色針織帽"我就是要見到你"的心態



大相逕庭!



看來男方還沒做好準備,也無法給女方一個交代



那也是因為有太多情感無法一時以矣,



為何那位教師在踏上殘破的國土後,卻又開始想念起海



他想念的真的是海嘛?



當60多年後友子老婆婆讀完了信件



她會釋懷的笑呢?還是縱聲大哭?



我想也是足以耐人尋味的



劇裡的悲情人物除了老婆婆以外還有一個



那就是機車行裡的技工 - 水蛙



他也是經典的悲情小人物



但終究也是被他的"笑"遺忘了他的"悲"



雖然老闆娘與他互有好感



但礙於現實他們不能在一起



當然!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



老闆娘也知道小孩們都喜歡這個"叔叔"



勝過於他們的"爸爸"



也看得出來水蛙真的是愛屋及烏的在愛她的小孩



但終究還是沒有下文。



而整個故事雖然是發生在恆春地區



但描寫的卻是整個台灣的縮影



我想導演想給的觀念是



台灣的好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到



"你看咱海這麼水!為啥一些年輕人就是留不住?"



當代表主席說出這樣一段話



就可以知道他說的絕對不是恆春的海



而是整個台灣



至於樂團的人物也是完整描繪了台灣人的性格



阿嘉 - 摔吉他、抱起聲嘶力竭的友子、將郵包送到老婆婆手中。



負責、直率、易怒卻又敢為愛付出。



勞馬 - 在喝醉的時候,說出了他與他妻子的故事。



外冷內熱,很感性卻不輕易說出口。



水蛙 - 默默奉獻。



馬拉桑 - 在推銷小米酒過程中,雖然受到百般刁難,但最後還是受到肯定



努力不懈、勤奮、踏實。



茂伯 - 一直想上台表現



想證明我們也是可以很棒的,象徵肯定自己的性格。



另外導演想給我們另一個觀念



而真正的本土並不是在這裡住了多久?誰先來誰後來



而是在這一塊土地上



共同的記憶與生根



這也就不難想像,日籍教師與老婆婆的情感



並不會因為他們國籍的不同,而有所異



畢竟他們曾生活在同一個時代



他們都是當時的台灣人...



當不斷上漲的票房



也代表著



有越來越多人在認同



這一片土地與導演想給的價值了。





後記:



海角七號的熱潮延燒



多愁善感的Y拍老闆 點我連結





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